【园林】浅谈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( 二 )


城市园林绿化的任务:一是对城市建设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、污染进行规划治理;二是对现存自然条件(地貌、水文、植被、物种、古树、文物等)尽可能地加以保护 , 并辅以人工手段输入自然因素 , 提高生态系统和绿地质量 , 达到必要的生态效益 , 尽力构筑城市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绿地系统;尽力通过自然山川的绿地系统 , 形成城市良性气流循环 , 改善城市小气候 , 最终缓解或消除城市的热岛效应 , 为人类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 , 为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。 以园林绿化发展趋势为主线 , 根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原则 , 应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 , 遵从“生态平衡、互惠共生”的宗旨 , 科学配置、协调植物种群间的关系;保持物种多样性 , 模拟自然群落结构的生态学原理 , 结合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 , 合理布局 , 创建园林绿化精品 。
三、城市园林的生态化建设措施
现代城市园林不仅美化城市环境,为人民群众创造休憩园地,而且其保护环境、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习性也随着人居环境的恶化,显得尤为重要 。
(一)树立“以植物造景为主”的设计思想
众所周知:植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原始创造者 。 植物每天吸收二氧化碳,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,维持碳氧平衡;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,净化空气,改善环境质量;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调节气温,调节湿度,吸收太阳辐射热,调节小气候;利用植物,衰减噪声等作用 。 因此,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 。 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,主要取决于植物和水体的质和量;园林中的建筑、山石、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生态效益,表现为负值 。 因此,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,应着重于全面安排园林绿地的植物构成与种植结构,力求提高植物覆盖率,多层次地进行空间生态组合和植物配置,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绿化效益,提高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 。
在某些地方的园林建设中,大兴土木,叠石堆山,过度的建筑、山石、道路铺装等非生物因子的堆砌,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造价,丧失了自然之趣,更严重的是破坏了生态效益,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。
(二)加强“大树引入城市”的观念
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光合作用,吸收二氧化碳,放出氧气,吸收各种有毒气体,蒸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,炎夏降低植物周围的温度,吸收噪音及吸滞粉尘等基本上全靠叶面积来完成,故生态效益与单位绿地的叶面种成正比 。 从这个意义上说,要增加生态效益就增加叶面积 。 乔木、灌木和草坪所具有的叶面积是大不相同的 。 乔木的叶面积,可达到它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,灌木只有5~10倍,草坪更小 。 因此,高大乔木的生态效益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 。
在此还要特别强调保护城市大树的作用 。 首先,绿色植物中高大的乔木所具有的叶面积系数最大,本身净化效率高;改善生态,气候功能显著 。 其次,由于城市中高大建筑的大量涌现,只有大树才能与其相匹配,使城市景观更加壮丽 。
(三)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
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,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,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,这符合“多样性导致稳定性”的生态学原则 。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,乔木、灌木、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,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,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;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,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,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情趣、爱好的需要;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,符合“适地适树”的原则 。

推荐阅读